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2020年1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的《流体力学II》课程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由雷丽老师担任课程负责人,流体力学课程团队杜广生教授、刘丽萍老师、王京盈老师、刘正刚老师参与课程建设。流体力学课程可以上溯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有60余年的开课历史,曾经在课程组讲授过流体力学课程的有已故力学家刘先志先生和著名教授孔珑先生。流体力学教学团队曾经荣获山东省教学团队称号,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该门课程也曾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山东省精品课程。
《流体力学II》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学时为60学时,4个学分,是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在能量转换利用和动力工程领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流体力学课程具有工程应用和基础理论学科的双重属性,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着力于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核心价值观。基于流体力学课程的基本定位,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以期实现布鲁姆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发展。教学过程中采用BOPPPS的教学模式,将问题导入式教学和课内评测方式相结合,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做出教学策略的改变。在各个教学环节,同学们都形成学习小组,利用分组讨论、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方式,教师负责对各类小组活动进行日常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在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核心价值观,该课程在山东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课程建设是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强院兴校”行动的重要建设任务和教学改革举措。流体力学课程团队会继续着力于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