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19时,第五十九期赋能讲坛暨第十期源梦讲堂在兴隆山校区教学楼E座5307教室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是:“无用之用,何以为大用?——浅谈历史学者如何认识历史”。报告人熊昕童博士以严谨而不失风趣的语言,结合若干史学研究案例,向同学们阐明了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学者如何认识历史以及历史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论坛中,熊昕童从“历史学是一门‘无用’之学”、“历史学是一门质疑之学”、“历史学是一门理解之学”三个方面向同学们阐述本次论坛的主题。在阐述历史学是一门“无用”之学时,熊昕童旁征博引,借助秦汉时期焚书坑儒、苏格拉底的弟子质疑数学无用等例子,向同学们阐述了历史学不是一门可以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或科技应用的学科,而是一种经验之学。随后,熊昕童借用秦二世继位的不同说法,向同学们说明学者在记载历史时,往往会带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无法真正的客观记载。因此历史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不能一味的相信出土的文物,要带着辩证的眼光看待内容,要敢于去质疑考古文物中记载的史实。最后熊昕童再次借用史学研究案例,如《汉晋春秋》中“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例子,指出历史学是一门以事件或时间序列叙事为基础的学科,而社会学则是一门以结构或机制叙事为基础的学科。历史学是一门社会性学科,历史学的价值在于为后世提供经验,提供可供参考的事例。但同学们不能一味的参考以往的事例,要合理借鉴,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熊昕童引经据典,以丰富的史学研究案例向同学们讲解了历史学的真正价值和历史学者研究历史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学的兴趣,促进了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历史史观。
熊昕童,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尤其是政治制度史、史学史、文献学史等领域的研究。
(文/刘佳豪 图/赵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