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迎来建院(系)四十周年。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载岁月如歌!学院培养 1.4万余名能动优秀毕业生,奋战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各条战线上。为庆祝建院(系)四十周年,弘扬优秀校友干事创业精神,与校友们共同追忆校园的青春,本栏目推出“同走四秩路”校友访谈,将从四十年中每级找寻一位校友,追忆过往、分享当下、展望未来。
苏梦颖,本科毕业于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2009级工业生态基地班,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及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博士毕业后加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现任职«自然»旗下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负责航天工程、机械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方向工作。
值此建院(系)40周年,我很荣幸作为2009级的山大能动人的代表,追忆在山大、在学院的点点滴滴。我是苏梦颖,目前就职于《自然(Nature)》旗下的《自然通讯》期刊高级编辑,专注于机械工程、传热、流体、力学等领域的学术内容。对于我们这个方向的毕业生而言,编辑或许是一个稍显小众的职业选择。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我们的日常工作涵盖了稿件的全方位处理:从审稿、初步评估投稿、决定是否送审,到跟进同行评审流程并作出最终决策。除此之外,我们还需频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拜访各实验室的老师们,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对自己负责的领域,保持对最前沿科研动态的敏锐洞察,是我认为编辑工作中最具挑战也最富有趣味的一环。诚挚欢迎对编辑行业怀揣热情的学弟学妹们,加入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恩施深泽,影响卓著
回望过去,我在山东大学度过了四年宝贵的本科时光,期间有许多人和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我特别想感谢两位恩师:一位是我的本科设计导师李英杰老师,另一位则是当时的工业生态所所长张树生老师。
我的本科设计项目是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标志着我作为科研人员接受了首次专业训练。李老师对待科研的态度极为严谨认真,同时他也常鼓励我们多提问、多思考,培养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这些能力对于我如今作为学术编辑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财富。更为关键的是,在李老师的引领下,我意识到科研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带来巨大满足感的事情。因此,我由衷地感激李老师为我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我已不再身处科研一线,但与科研界的老师们保持紧密联系仍是我工作的核心,这都要归功于李老师当年的悉心栽培。
第二位我要感谢的是张树生老师,我们当时的工业生态所所长。作为本科生时,我对所长的工作并不甚了解,但后来通过与众多同事和老师的交流,我深知所长一职的繁忙程度。即便如此,张老师仍愿意抽出宝贵时间与我们本科生交流,分享他的生活与工作经验。这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而且,我能有机会前往美国攻读计算流体力学专业,也是得益于张老师的引荐。可以说,没有张老师的帮助,我可能无法踏入《自然》这个卓越的学术殿堂。张老师还以其丰富的生活智慧,为我这个青涩的本科生提供了许多关于社会工作的宝贵建议和经验,帮助我走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此,我借此机会向张老师表达我最深切的感激之情。
勤问善听,广纳博采
回望我的成长之路,最宝贵的经验莫过于“勤问善听,广纳博采”。不论是与同行还是跨界的老师、同学、朋友交流,我都受益匪浅。这些对话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库,还意外地为我揭示了职业发展的新路径。比如,在博士阶段即将结束时,我才得知工程师身份之外,编辑工作也是一片值得探索的天地。
因此,我鼓励大家多和不同的人交流,不同专业的思想碰撞往往能激发新的灵感和机遇。也许别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成为你未来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总结起来,就是多问、多听、多学,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成长的阶梯。
感恩栽培,共盼辉煌
同时,我要衷心感谢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的每一位老师和教职工,是你们的辛勤付出,为我搭建了成长的舞台。值此学院四十周年庆典之际,我衷心祝愿365365最快线路检测中心科研事业更加辉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在《自然》上见证更多来自我们学院的杰出成果。
我在上海祝学院四十周年生日快乐。